1988年夏,剛滿17歲的李峰收到第四軍醫大學(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了家族里唯一學醫的人。作為身披白袍的戰士,在戰爭、地震、疫情來臨之時,他和戰友們總是沖在救死扶傷的最前線?!?/p>
"1988年夏,剛滿17歲的李峰收到第四軍醫大學(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了家族里唯一學醫的人。作為身披白袍的戰士,在戰爭、地震、疫情來臨之時,他和戰友們總是沖在救死扶傷的最前線。如今,肩章上的四顆五角星雖已摘下,30多年軍醫生涯鑄就的赤誠,早已融入他的生命底色。"
70年代初,李峰出生在西安市一個普通干部家庭。從小聰穎的他,4歲就能熟背毛主席詩詞,6歲半插班上了小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讀書成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父母對他最大的期望。
“我從小身體比較弱,經常接觸到醫生,覺得醫生這個職業很神圣,很早就萌生了學醫的想法。”第四軍醫大學是全國知名的醫學院校,在那個分數未出就盲報志愿的年代,李峰在高考志愿表的提前批次錄取志愿欄里堅定地寫上了第四軍醫大學的王牌專業——口腔醫學。
先是軍人 然后是醫生
“入校就意味著入伍,我們首先是軍人,然后再是醫學生。”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周末和假期離校需要申請,要求一切行動聽指揮,集體利益永遠高于個人。除了專業課程的學習,還有大量的軍事訓練,同學們像部隊戰士一樣出早操、唱軍歌、整理內務,集訓、拉練、演習、緊急集合是常有的事。
李峰(左一)參加軍事演習
大四暑假,全體同學在當地某野戰部隊訓練了兩個月,每天的訓練、生活和營里的戰士完全一樣。六年大學時光,對李峰而言不僅是完成了學業,還極大地提高了身體素質。
“軍校生涯對我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力方面的影響比較大,當時覺得有點苦,后來回頭看,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尤其是對我意志上的磨煉,讓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有了更大的能力去應對。”
參加學校組織的華山拉練
對于多才多藝的李峰而言,軍校生活并不枯燥。除了學霸身份,他還是個文藝“標兵”,彈得一手好吉他,還會演奏單簧管,文筆也十分出眾,經常參加學員隊樂隊和學校樂隊的演出等文藝活動。通過音樂放松情緒、陶冶情操,也讓他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
參加校園音樂節演出(左二為李峰)
練習吉他彈奏
本科畢業后,李峰考上了本校的碩士研究生。因政策變化,需要先到部隊工作兩年后才回校學習,他經分配到了空軍成都醫院口腔科工作。
1996年,李峰返校讀研,師從我國著名